福娃燈圍著奧運標志轉(zhuǎn),鴿子燈在光影中翩翩起舞……臨近中秋節(jié)起,在南寧南湖公園,萬千花燈爭奇斗艷,讓節(jié)日的首府流光溢彩,風情萬種。
花燈之美,有目共睹。而這些杰作出自何人之手,如何制作,卻鮮為人知。近日,筆者走近一些花燈師傅,透過迷離的燈光,了解到絢爛背后的點點滴滴。
南湖花燈 四川人造
南湖燈展的負責人萬經(jīng)理介紹,此次燈展的制作班底主要來自四川自貢。據(jù)了解,四川花燈,數(shù)自貢的花燈歷史最悠久。
最初,自貢地區(qū)的各種燈節(jié)活動,一般是由各類寺廟主辦的。每逢節(jié)氣,這些寺廟都要點紅燈,元宵節(jié)還要放鞭炮、燃煙火。善男信女紛紛到這些廟宇去捐菜油、看熱鬧,求神賜福祛邪。據(jù)清末史料記載,自貢地區(qū)的寺廟當時有1208處,足見自貢民間的燈節(jié)活動分布面之廣,風情之盛,“燈的故鄉(xiāng)”便由此而來。
傳統(tǒng)工藝與現(xiàn)代科學技術(shù)的有機結(jié)合,是自貢花燈最為顯著的藝術(shù)特色。它能做到形、色、聲、光、動的統(tǒng)一,成為現(xiàn)代彩燈的代表。2007“盛世和韻、魅力南寧”南湖燈展,全部采用四川自貢班底制作,力求水平一流。
據(jù)筆者了解,不單南湖的燈展,南寧各大公園如人民公園、獅山公園的燈展,其制作班底也多來自四川。
花燈制作 工序繁雜
筆者曾在國慶節(jié)前來到南湖花燈的一處制作篷。雖說是在搭好的篷下,但是南寧炎熱的天氣還是讓人感覺到陣陣熱氣襲來。當時,筆者看見電工羅師傅正手拿工具,小心翼翼地組裝著電路板,全然不顧這高溫的天氣。羅師傅身旁,有一條橫幅,上書“以心境造燈景,以品德鑄品牌”的話語,似乎是在詮釋他的專注。
趁著休息片刻,羅師傅用手指著一塊電路板介紹,這是中秋當晚用來控制燈光變換速度的,別看這小小的一塊電路板,本事可大哩,可以控制不少的花燈。他說,像這樣一塊電路板,在南寧購買需要600多元,而在四川只需100多元,所以,所有的電路板都得從四川長途運來,這需要電工自己組裝,從而增加了工作量。進入后期制作階段,羅師傅上午6時便開始一天的工作,次日凌晨2時才結(jié)束。
羅師傅說,自己在1995年的時候來過一次南寧,當時待了一個星期左右。這次再來南寧,最讓他感慨的還是南寧的天氣,熱得受不了。不過,他說,來到這里的40多天里,下了幾場雨,那幾天還是挺涼爽的。
徐師傅從事花燈制作已經(jīng)有十幾年的經(jīng)驗,她主要是負責裁縫。徐師傅介紹說,他們都來自四川自貢市,制作花燈的工序是分開的。這次來的140多人中,就有美工、鉗工、電器工程師和裱糊工等。她說,花燈的制作并不簡單,要先由美工構(gòu)圖,鉗工做架子,電氣工程師裝燈連線,再由裱糊工糊上綢布成形,缺一不可,制做過程不能馬虎。
在制作篷內(nèi),筆者還看到幾位裱糊工也正忙著工作。一把剪刀,一瓶強力膠,這就是她們的工具。只見她們先用刷子把一種特制的膠水涂在骨架上,然后小心地把燈布粘上去再進行裁剪。光禿禿的骨架在各位師傅們嫻熟的動作下,不一會工夫,形象生動的小魚、蜜蜂、螞蟻等各種動物便活現(xiàn)在眼前。市民欣賞到的南湖花展中的《朱槿花開》、《盛世和韻》、《奧運圣火》等大型燈組,正是由花燈師傅們分工協(xié)作、經(jīng)過多道復雜的工序制作完成的。
花燈制作好了還不能說是大功告成,后期的維護也很重要。王師傅主要負責花燈的維護工作。他說,自己做這行已經(jīng)二十幾年了,今年中秋全家人都參與了南湖燈展的制作,愛人做裱糊的工作,孩子現(xiàn)在還在學習中,將來也打算讓孩子從事這行。
王師傅表示,中秋、國慶當晚他們都不能休息,需要“站崗”,對可能損壞的花燈進行維護。他說,花燈的維護工作很繁瑣,由于花燈的表面被糊上了綢布,如果里面的燈壞了,就需將綢布“破開”才能進行維修。
王師傅說,花燈的維護時間將持續(xù)到11月份。
異鄉(xiāng)做燈 廚師貼身
在離這個制作篷不遠處,筆者看見一個搭起的廚房,門外擺著幾個電飯鍋,廚房里有幾個師傅在忙碌著。裁縫工徐師傅介紹說,因為大家想吃到家鄉(xiāng)風味,廚師也是從四川帶過來的。平時在家,雞鴨魚肉都會吃,而且還能吃上兔肉,但是兔肉在南寧就比較少見,她表示很想念家鄉(xiāng)的兔肉。
徐師傅說,國慶后她就得離開南寧,公司可能會派她去別的地方繼續(xù)做花燈,他們一年四季都是在外做花燈,很少待在家里。
在這些花燈制作者中,余師傅是出國經(jīng)驗比較豐富的,真可謂是伙伴中的“藝人”。
余師傅介紹,他們常有機會出國制作花燈,走訪的國家有新加坡、加拿大、意大利、馬來西亞等,但基本上都是在工作,很少有機會在國外四處逛逛。外國人對中國的花燈手藝很好奇,常在節(jié)慶的時候邀請他們?nèi)プ龌簟F綍r,外國人到中國來旅游,看到中國的花燈,覺得很漂亮,也會邀請他們?nèi)庵谱骰。但是做花燈的許多素材需要從中國運到國外。
出國的師傅們由于語言不通,加上身邊也沒有翻譯,遇見外國人只能簡單說聲“Hello”,然后彼此會意一笑,沒能進行更多的交流。
余師傅打趣說:“外國人也喜歡看我們制作花燈,但是他們不會跟著學,最主要是語言沒辦法溝通,無法領(lǐng)會制作花燈的要領(lǐng)。”
就算在國外,他們也會帶上自家的廚師。最不可思議的是,廚師還會從中國帶大米、油、鹽等去國外,只有菜是在國外購買的,吃的依然是四川風味。
雖然與外國人交流不多,師傅們卻在異國他鄉(xiāng)弘揚了中國的花燈文化。
(廣西新聞網(wǎng)-南國早報)